2018-02-12 10:03:13 張志鋒
貧困戶,忙得很,忙得緊
“三寶,該過年了,啥時候回來?”“今天就回去,到村里殺一頭肥豬,給大伙分點肉過年。”電話里傳出三輪車的“突突”聲。
“路上慢點!”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guān)鎮(zhèn)黑林溝村貧困戶張正旭掛斷手機,對記者說,三寶是兒子張成清的小名。自打去年到養(yǎng)豬場上班后,他就很少著家。
2月2日,從龍泉關(guān)鎮(zhèn)出發(fā),沿山路七繞八繞爬到一處向陽的山窩,百十戶人家上下錯落,“嵌”在山腰。巴掌大的地方,不是上坡就是下坡。
推開木柵欄,就是張正旭家。老人今年71歲,不??人?。“胃病、肺氣腫,一天到晚離不開藥。”老人拿出大大小小幾個藥瓶子晃了晃。
家里有13畝多地,大多是崗上旱地,七零八落好幾塊。山上沒水,過去只能種點玉米、山藥和豆子。老人家說:“玉米一畝地收600多斤,賣400來塊錢。算上人工,剩不了多少。”
老兩口年紀大了,兒子出去打工,地也種不動了。過去,他們就和街坊鄰居在農(nóng)忙時互相幫工,收點口糧。村里留守的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巍巍太行山,蘋果格外甜。2015年,縣里引進一家專業(yè)公司種高山蘋果,引導貧困戶把土地集中流轉(zhuǎn),每年每畝地租金900元左右。這下可把老人們“解放”了,張正旭把地全部流轉(zhuǎn)。粗略一算,一年收入過萬元。“不用操心,穩(wěn)穩(wěn)當當收租金。”
種地不愁了,還愁房子。老人一家住在3個小房間中,共35平方米。這是祖上留下的土屋,小青瓦,石頭壘,泥巴糊,低矮陰暗,頂棚糊著報紙,到處彌漫著土腥氣。四處透風,屋里燒著爐子,洗菜盆里結(jié)著冰碴子。老人說:“我都70多了,也不記得這房子是什么時候蓋的。”
村子地處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老人家說:“夏天還好,冬天可就苦了,下雪就出不去了。”走遍全村共101戶,平時住人的僅40多戶。60歲的人在村里就是“后生”,前年村里一位老人過世,連抬棺材的年輕人都湊不齊。村子到鎮(zhèn)上只有一條山路,老人說:“到鎮(zhèn)上趕集,出去一趟一個半鐘頭,回來凈上坡,要兩個鐘頭。”
治病要緊,治窮更要緊
村里只有赤腳醫(yī)生,看大病要到鎮(zhèn)上和縣城。三寶16歲那年冬天,得了急性眼底出血。因為耽誤治療,右眼留下殘疾。張正旭老念叨:“要不是住在這山窩里,兒子的眼睛就能治好。”
窮山溝難養(yǎng)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6個,眼下還有60多個。龍泉關(guān)鎮(zhèn)動員村子整體搬遷,挪窮窩,拔窮根。有的老人聽說后,先是不敢相信,問清楚后不禁熱淚盈眶:“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下山住新房!”
山里人盼的,不再是夢想。龍泉關(guān)鎮(zhèn)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規(guī)劃建設(shè)500多套房子,安置黑林溝等村共500多戶。預計到今年夏天,首批鑰匙就可以交付了。張正旭說:“做夢都想早點搬下去,上城里買東西、看病,娃娃們上學都方便!”
好事不只是住新房,老人最發(fā)愁兒子沒正事,現(xiàn)在也安生了。他說,三寶過去在外打零工,搞裝修,掙的看著不少,開銷更大。有段時間,三寶身體不好,煩心事多,有時會到村里、鎮(zhèn)上“惹點麻煩”,老人也不省心。
轉(zhuǎn)機在前年秋天,村里成立山林黑豬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鄭耀軍知道三寶有手藝,讓他來養(yǎng)殖場做事,每月工資3000元。這下三寶樂壞了,天天忙得像陀螺,平時住在那邊,擠時間回來看看爹娘。三寶說:“前兩天一頭母豬下豬娃,我兩宿沒睡好!”有事做,有錢掙,他就“沒空”瞎折騰。村干部、鎮(zhèn)干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都說三寶脫貧不成問題。
看著兒子成了“領(lǐng)工資的人”,張正旭心里像喝了蜜一樣,見到三寶就囑咐:“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要咬住目標,好好干!”
為幫扶張正旭等貧困戶,合作社出資為20多個老弱病殘戶入股,將來見效益后,每年有分紅?,F(xiàn)在剛起步,為了鄉(xiāng)親們先見到實惠,合作社前不久給每戶發(fā)一壺花生油。要過年了,合作社特意挑了一頭大肥豬,送回村殺年豬。
劈柴響,爐火紅。聽說殺年豬,在家的男女老少圍過來看熱鬧,三寶最帶勁:“這是養(yǎng)殖場掛了號的大肥豬,有390多斤,過年有肉吃嘍!”
本報記者 張志鋒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