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19:04:07 曹怡然 通訊員 楊玉紅
“我這個加工點每天能加工粉面1200斤左右,這些粉面大概出粉條1000斤,每斤粉條我收5毛錢的加工費,一天能掙500塊錢,每年一季忙活下來僅加工費一項就能為家里帶來近2萬元的收入。”近日,桐柏縣固縣鎮(zhèn)沈樓村村民金啟道在自家的粉條加工點邊忙邊說。
“金老板這個加工點開得就是好,不但解決了鄉(xiāng)親們下粉條的難題,也為我們這些農閑在家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們住在一個村子,我每年收罷秋就來這里干活,刨紅薯、洗紅薯、打漿、做粉條這些我都會,一天工資100塊錢,每年一季忙下來,能為家里增加收入近萬元,我家這兩年也靠干這個脫了貧。”在一旁晾曬粉條的金啟賢插話道。
沈樓村位于固縣鎮(zhèn)西南5公里,全村3000多畝耕地,其中有近一半的土地為淺坡地,土壤疏松、土層深厚,適宜紅薯生長。當?shù)卮迕駳v來有種植紅薯的習俗,上世紀80年代,物質匱乏、菜品稀少,當?shù)卮迕褚雮鹘y(tǒng)工藝,把紅薯制作成粉條作為冬藏的菜品食用。充裕的部分饋贈鄉(xiāng)鄰或沿街兜售,以此補貼家用。幾十年來,當?shù)氐氖止し蹢l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鬧、“單打獨斗”、零星發(fā)展的階段,銷路不暢,價格低廉,“深藏鄉(xiāng)間無人知”,種植紅薯并沒有給當?shù)卮迕駧韺崒嵲谠诘男б妗=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追求原生態(tài)、純天然食品的需求強烈,市場需求巨大。
桐柏縣市場監(jiān)管局派駐沈樓村第一書記劉紅偉敏感地“嗅到”這一潛在的商機,他經(jīng)過多方的市場調研,帶領村“兩委”人員走訪入戶,對種植紅薯的農戶進行摸排登記,引導村民們堅持走手工制作粉條之路,主打本地特色農家牌,力爭把沈樓村打造成遠近聞名的“粉條村”,以粉條產(chǎn)業(yè)立村富民。他立足部門優(yōu)勢,成立合作社,依托多彩田園打造沈樓特色農業(yè),申請注冊商標,開拓農產(chǎn)品電子商務銷售平臺,提高產(chǎn)品價格,抱團取暖闖市場。
劉紅偉說,通過資源整合和多方宣傳,去年以來,當?shù)胤蹢l銷路逐漸向好,價格一路走高,過去每斤五六元的紅薯粉條,現(xiàn)在每斤達10元以上,價格翻了近一倍。
當?shù)丶t薯種植大戶關斌算了一筆賬:種植傳統(tǒng)農作物一畝土地收入在2000元左右,種植紅薯畝產(chǎn)約5000斤,按10斤紅薯出1斤粉條來算,每畝紅薯制作成粉條收益在5000元以上,他家今年種植紅薯12畝,按當前的價格10元來算,總收益達6萬多元。
目前,在金啟道、關斌等種植加工大戶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沈樓村村民加入種植紅薯和加工粉條的致富行列。沈樓村的粉條生產(chǎn)量由2016年的1萬多斤,發(fā)展到2018年的5萬多斤,全村來自粉條制作和銷售的收入達80多萬元,帶動該村100余戶農戶依靠紅薯加工和銷售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出現(xiàn)了戶戶種紅薯,家家做粉條的可喜局面,過去曾不起眼的小粉條變身為當?shù)厝罕娒撠氈赂坏?ldquo;金條”,該村也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粉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