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09:31:17
“突突突……”11月20日一早,豐都縣董家鎮(zhèn)四角樓村的鄉(xiāng)村道路上,村黨委書記黃春風騎著他的摩托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8年來,“摩托書記”黃春風穿行在四角樓村的各個角落,見證了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華麗轉身。
時間:8:32
所見所聞:四好農村路直通家門口
摩托車走到四角樓村2組,碰上剛從家里出來的彭德華。
51歲的彭德華2015年實現脫貧,在他身后,是一條600米長的公路,這條沒有岔道的路,盡頭就是他的家。
“以前沒修這條路的時候,是從那邊林子里面爬坡出去。”彭德華朝身后的山林指去,順著他所指的方向,只見茂密的樹林掩映,全然看不出可以通行的道路。2017年,四好農村路修到了彭德華家門口,600米長的道路,讓從前幾乎孤立在山里的彭德華家,連接上了發(fā)展的大道。
“原來爬坡不好走,我挑起谷子,很多回把谷子撒了,現在好了,我弄了個車,拖起就走了嘛。”拖著小車走在平整的道路上,彭德華踏實又滿足,“當時修路的時候我還買煙來給工人散,有些活兒我也幫著做,給我修的路嘛,我怎么能不下力呢。”
圍繞“一環(huán)一橫三縱”交通網格化格局,四角樓村新修四好農村路31.2公里、人行便道35公里,實現了村里道路全覆蓋,沒有落下一戶。
時間:10:41
所見所聞:產業(yè)興旺帶動村民致富
摩托車走到豐都縣盛椒源花椒專業(yè)合作社時,合作社負責人徐小兵正要出門走親戚。2016年,在外打工的徐小兵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種植業(yè),土地利用起來了,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做工,能在田坎上和家鄉(xiāng)父老一起改變家鄉(xiāng)面貌,多好的事情啊。”徐小兵的想法和村里一拍即合。在考察了地理位置、氣候等條件之后,徐小兵決定發(fā)展花椒種植產業(yè),很快,合作社成立起來。
“當時有的村民不太愿意流轉土地,村上的干部和我一起反復做工作,我還承諾大家,土地流轉給我,我付費,你需要幾塊地種糧食,自己種就是,流轉費照算。”徐小兵說,村里支持完善了基礎設施等,合作社運轉了起來。到現在,采摘高峰時,徐小兵的花椒地能實現周邊130余村民就業(yè),其中,貧困群眾20余人,“還有挨著的忠縣也有幾個貧困群眾來我這里就業(yè)呢。”
合作社經營紅火,徐小兵心里也充滿了希望,“我當兵回來的,又是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了,我有能力的情況下,當然要帶動大家一起過好生活。”現在,四角樓村選準花椒作為主導產業(yè),全村發(fā)展花椒種植3000余畝,水產、肉牛、生豬等養(yǎng)殖產業(yè)發(fā)展勢頭良好,2019年,村人均GDP超過萬元。
時間:10:55
所見所聞:生活向好村民玩起“抖音”
告別徐小兵,摩托車經過合作社花椒地,幾位工人正在地里除草,9組的村民黃大模干得最起勁。“我流轉了7、8畝土地,自己也來做活,這確實能掙到錢啊。”大背頭梳得整整齊齊的黃大模,給眼前一塊地除完雜草,起身和其他人開起了玩笑。一起做工的幾位村民附和起來,地里泥土翻動的聲音和歡笑聲連成一片。
黃大模是村里首批建卡貧困戶,2016年實現脫貧,“像我,在這干一天80塊,土地流轉有錢,家里喂有豬啊羊,還都是黑山羊,一年萬把塊錢不成問題。”說完,黃大模又笑了。
做工間隙,黃大模拿出手機跟大家分享自己新拍的視頻:“我的抖音更新了,你們看。”
黃大模的抖音就叫“大模”,現在更新了10條內容,有77個粉絲,拍攝內容是他的生活日常。
“我也是才開始耍。”黃大模說,以前收入不固定,只想著怎么吃飯,現在生活好了,娛樂一下很有意思。
一日見聞,見到的是四角樓村從深度貧困村,到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華麗轉身的冰山一角。2017年,四角樓村脫貧摘帽,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萬元;2019年底,全村122戶貧困戶382人全部脫貧。
四好農村路、人行便道連到貧困群眾家,產業(yè)興旺帶動群眾增收,生活前景光明村民積極陽光,群防群治鄉(xiāng)村越來越美,如今的四角樓村正是一派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