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08:51:40
5月,吉林大地俯瞰如畫!
榆樹市八號鎮(zhèn)大崗村,豐饒的黑土之上,十臺秸稈歸行機次第行進在6000畝厚實的秸稈之間。一粒粒玉米種子,被精準播種于土壤深處,等待發(fā)芽。從2011年到2021年,榆樹市晨輝農機合作社一直在尋找、探索一套更適合當地低洼地塊的保護黑土的耕種方式、耕作機具以及耕作模式。
十年中,這個極為普通的合作社,一群極為普通的農民,與長春市農機研究院和相關農機企業(yè)聯合研制成功了我國首款玉米秸稈集行條耕聯合作業(yè)機——秸稈歸行機,并率先在東北黑土地上因地制宜推廣應用了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模式。
5月中旬,晨輝農機合作社已經完成了6000多畝條耕作業(yè),仍有不少農民們排著隊等待著晨輝農機合作社的到來。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chuàng)新聯盟等多位土壤、農藝、農機專家不禁感慨,這種使用國產機型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模式,是對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和豐富。
從2008年國內第一臺免耕播種機在梨樹問世,現在已經發(fā)展到第六代,無人機、免耕播種機、條帶旋耕機等新型農機具,正推動吉林農業(yè)生產發(fā)生重大變革,黑土地上的“耕作革命”向著更深更廣領域不斷拓展。
晨輝農機合作社社長劉臣說,近十年間,越來越多的合作社正在改變傳統(tǒng)耕作模式,不斷嘗試在保護黑土地的前提下,節(jié)約成本提高糧食產量的新模式。晨輝合作社僅僅是其中之一。
在梨樹縣梨樹鎮(zhèn)泉眼溝村三社,大片的黑土被玉米秸稈完全覆蓋,200馬力自動導航拖拉機配套牽引三行大型條耕機進行秸稈集行后,六行高性能免耕播種機進行寬窄行播種。在這里,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已呈現出技術作業(yè)耕地連片規(guī)?;⒔斩捈懈采w條耕化、免耕播種大機化、作業(yè)導航智能化的全新景象。
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業(yè)合作社負責人稱,傳統(tǒng)種植從種到收,一公頃要花2200元左右,現在采用秸稈覆蓋免耕播種,能省800元:“還能增產1000多斤,加上750元的保護性耕作補貼,相當于增收2500多元呢!”
吉林省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80%以上的糧食產自黑土。寶貴的黑土地,是大國糧倉的根基,是中國飯碗的底氣。守護黑土地,保衛(wèi)大糧倉早已是吉林農業(yè)人的共識和追求。
農業(yè)科研領域正百花齊放,各種黑土地保護集成方案正在吉林大地上發(fā)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梨樹模式”已不再只是一項免耕技術,而是隨著時代的需要,發(fā)展成為一整套黑土地保護的集成方案。省農科院試驗并推廣的深翻+歸行覆蓋+粉耙的“秸稈直接還田技術”、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的“秸稈過腹還田技術”、“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水肥資源綜合調控技術”、米豆輪作的“種植結構優(yōu)化”等13套黑土地保護集成技術正在吉林省東、中、西部發(fā)揮著節(jié)本增效作用。
新技術不斷成熟,農民意識不斷覺醒,黑土地保護政策不斷出臺,“耕作革命”在吉林大地如火如荼。
——長春市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達1000萬畝。同時,通過研制新機具、推出新技術、探索新模式,穩(wěn)定提升黑土地綜合生產能力。
——2020年梨樹縣建立了100個梨樹模式示范推廣核心基地,全縣205.2萬畝耕地采用了保護性耕作,比常規(guī)地塊增產8%以上,每畝節(jié)本增收194元左右。
——全省8個保護性耕作“整縣推進”先行縣之一的大安,18個鄉(xiāng)鎮(zhèn)(場)223個行政村,全部推廣應用了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普及率達到了全覆蓋,免耕播種機械增加到1600臺,保護性耕作技術已成為玉米生產的主流技術模式。
春耕時節(jié),2.9萬套新型免耕播種機正在吉林大地上穿行,2800萬畝土地將被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吉林人民正在“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的實踐中,留下鏗鏘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