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14:20:27
“我到地方考察,總要到農村、城市社區(qū),看看人民群眾生活得怎么樣,有什么好的經驗可以交流推廣,有什么操心事、煩心事需要我們解決。”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走進一個基層社區(qū),他強調,要在辦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著手”“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14億人口大國的領袖,為何會對老百姓的一件件小事這么牽掛?
這是因為,百姓的小事并不小。早在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在《心無百姓莫為“官”》中寫道,“‘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對基層社區(qū)和鄉(xiāng)村來說,工作的著力點就在于辦好這些小事,維護好一個個“細胞”的健康,為國家和社會整體平穩(wěn)發(fā)展奠定基礎。
進入新發(fā)展階段,百姓的小事分量尤為重要。當前我們要推動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衡量指標不再是以數(shù)字論英雄,而是要看老百姓有沒有從發(fā)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他們的吃穿住行有沒有保障、收入夠不夠花、小孩怎么上學、老人怎么看病……民族復興、鄉(xiāng)村振興的大目標,絕不是一個“數(shù)字游戲”“概念游戲”,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成果,是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斷增強。
當前,農村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群眾利益紛繁細微,各方關系交錯,各種矛盾疊加,怎樣才能真正把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辦好?
前提是把問題找準。中國有句老話叫“將心比心”。真正把群眾裝在心里,群眾才愿意跟你說掏心窩子的話。1988年,在福建省霞浦縣,剛到任的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親自接待來訪群眾,面對面受理各種問題86件,其中十幾件當場答復解決,其余的要求相關部門在一個月內處理完畢。多到農村走一走,多到農民家里看一看,面對面聊一聊,才能真切了解他們最憂、最急、最盼的問題,而這些就是下一步要努力辦好的事情。
關鍵是把事情辦實。“為政貴在行”,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實在不實在。一方面要扎扎實實,不開“空頭支票”,不搞“花拳繡腿”,多給老百姓辦幾件實打實的好事,把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人居環(huán)境整治、農民工薪資保障這些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件辦實辦好,努力讓廣大農民得到實惠、感到變化。另一方面要求真務實,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立足當前實際,干一件成一件,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考核機制上也要務實,多以群眾感受作標尺,不看開了多少次會、寫了多少筆記、印發(fā)了多少份文件,而是看為老百姓解決了多少難題、辦了多少實事,讓基層干部能“輕裝上陣”,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只有老百姓的事有人問、有人管,他們的操心事煩心事變成舒心事開心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中國的事情才能越辦越好。